曹操手下有五大著名谋士,他们分别是:荀彧、荀攸、程昱、郭嘉和贾诩。这五人深思熟虑、智计过人,尤其是荀彧,作为曹操的首席谋士,不仅眼光独到,还深得曹操的信任。那这几位谋士的结局如何呢?我们按他们的死亡顺序来逐一探讨:
1. 郭嘉
郭嘉,字奉孝,出生于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郭嘉早年曾仕途袁绍,后来投奔曹操。在经过一番深刻的交谈后,曹操对郭嘉极为欣赏,称:“使孤成大业者,必此人也。”而郭嘉则心悦诚服地回答:“真吾主也。”郭嘉为曹操献策无数,知人善任,且巧妙设计了许多关键战役。
他提出的战略有:针对袁绍的“十胜十败论”,激励了曹军士气;他劝曹操不应轻易杀掉刘备,避免背负杀害贤士的恶名;他以项羽为例劝告曹操,指出“有勇无谋者必败无疑”,因此曹操才决定急攻吕布,果然成功攻下徐州,擒杀吕布;郭嘉还主张刘备应先被消灭,以防止其日后威胁;他在官渡之战中建议曹操先攻刘备,再决战袁绍,果然如他所言,袁绍不敢出击,刘备败北。
展开剩余79%郭嘉的预见力在众多场合中展现无疑,他预测孙策会死于刺客之手,这一预言在历史中应验。虽然他所建议的统一辽东之计也最终取得成功,让曹操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的霸主地位。
然而,命运对郭嘉并不宽容。建安十二年(207年),郭嘉在从柳城(今辽宁省朝阳市)回程途中突发疾病,不幸去世,年仅38岁。史书称他为“才策谋略,世之奇士”,曹操对他高度评价,称其为“奇佐”。
2. 荀彧
荀彧,字文若,出生于颍川颍阴(今河南许昌)。荀彧早年曾效力于袁绍,后来投奔曹操,曹操对荀彧的能力赞誉有加,称其为“吾之子房”。他为曹操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战略建议,尤其在曹操与袁绍的斗争中,荀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荀彧的计策有:他识破吕布的计谋,坚定了曹操坚守后方的决心;他与毛玠共同提出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的策略,成功迁都许县;他在抗击袁绍时,提出了“四大胜因”,为曹操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;官渡之战时,他借刘邦和项羽的例子,主张耐心等待时机,最后成功打败袁绍。
然而,随着曹操的权力逐渐扩张,荀彧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。建安十七年(212年),荀彧因为反对曹操自称魏公,逐渐被疏远,最终于寿春(今安徽寿县)病逝,享年50岁。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,荀彧不仅在军事上提供了战略支持,还在政务上推举了许多重要人物,如荀攸、钟繇等。可以说,荀彧是三国时期少见的“王佐之才”。
3. 荀攸
荀攸,字公达,是荀彧的侄子,出生于颍川颍阴(今河南许昌)。荀攸为曹操献策无数,被称为曹操的“谋主”。他提出的多项计策帮助曹操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。
荀攸的主要计策有:在攻打徐州的吕布时,荀攸建议用水淹下邳城;他还提出了在白马之战中声东击西、斩杀颜良的战略,成功打击了袁绍的主力;在延津之战中,他巧妙运用财物诱敌,最终将文丑引入埋伏,致使其战死;官渡之战时,荀攸与贾诩共同建议曹操袭击袁绍的粮草,成功打败袁绍。
当曹操面临是否平定冀州二袁还是南征刘表的问题时,荀攸为其分析形势,主张攻打二袁,最终曹操平定了冀州。可惜,建安十九年(214年),荀攸随曹操征孙权时病逝,享年58岁。
4. 程昱
程昱,字仲德,出生于兖州东郡东阿(今山东东阿县)。程昱以多谋善断著称,然而他为人刚愎自用,性格略显暴戾,与他人相处时并不融洽。尽管如此,他的军事才能和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依然受到曹操的高度评价。
程昱的计策有:与荀彧一道坚守曹操的大后方兖州三城;在曹操与吕布相持时,程昱劝阻曹操与袁绍和解,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;他建议杀死投降的刘备,然而曹操未听从,反而允许刘备继续在徐州站稳脚跟;在黄初元年(220年),曹丕继位欲任命程昱为三公时,程昱因病去世,享年80岁。
5. 贾诩
贾诩,字文和,出生于武威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。他早年效力于董卓,后来分别在李傕和张绣麾下任职,最终投向曹操。贾诩才智过人,精于权谋,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。
贾诩的计策有:他提出曹操占领荆州后不宜急攻孙权,应休养生息,尽管曹操未采纳这一建议,导致赤壁之战的失败;在西征马超时,贾诩通过离间计成功削弱了敌方的联合,最终使曹操大获全胜;当曹操询问如何传位时,贾诩未作明确回答,而是通过提及袁绍和刘表的例子,使曹操豁然开朗。贾诩去世时年已77岁,曹操对他极为敬重,称他为“使我信重于天下者,子也”。
---
荀彧、荀攸、程昱、郭嘉、贾诩这五位谋士,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,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才华和作用。那么,大家认为,谁才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呢?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-配资平台实盘-全国前三配资平台-杠杆原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