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)截至8月9日,多家国内药企公布了2025上半年年报。其中,不少创新药企交出亮眼答卷,部分药企实现上市后首度盈利。8月6日,“创新药一哥”百济神州在14年亏损后,首次在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上实现半年度盈利。
百济神州公告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收175.18亿元,同比增加约46%,实现归母净利润4.5亿元,同比扭亏为盈。8月7日,乐普生物也发布公告表示首次实现盈利。公司初步评估,预计将取得利润不少于人民币2400万元,上年同期则亏损约人民币1.97亿元。
乐普生物发布“正面盈利预告”。官网截图
随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近年来,许多创新药企已迎来盈亏拐点,除了百济神州和乐普生物,复宏汉霖、和铂医药等公司也已实现盈利。此前,百利天恒、和誉医药等多家企业宣布2024年转亏为盈。
扭亏为盈的药企,他们靠的是什么?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,一方面,部分药企盈利来源于公司明星产品“出海”,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度提升。例如,百济神州自主研发产品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的销售不断增长: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25.27亿元,同比增长56.2%,在美国市场销售额达89.58亿元;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销售额达26.43亿元,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广,已在47个市场获批,并在多个市场新增纳入报销范围。
另一方面,热度持续不减的对外授权,也成为未盈利创新药企主要的资金来源。乐普生物表示,报告期收入的大幅增长,其中主要包括一项授权许可合作收入。2025年1月,乐普生物宣布,向ArriVent BioPharma,Inc.授予独家许可,以开发及商业化集团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MRG007,收取一次性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合计4700万美元,和最高达11.6亿美元的开发、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等。
2023年,创新药企康方生物、和铂医药实现首次年度盈利,净利润分别为19.42亿元、2276万美元,依靠的也都是对外授权。
一位从事跨境医药BD交易(商务拓展交易)的业内人士透露,不少创新药企选择进行BD交易,本质上是将部分研发管线变现。资金压力下,创新药企纷纷出售部分研发资产换取现金,加速核心产品开发。他认为,当前中国药企的产品管线不仅丰富,且具有价格优势,这类交易数量显著攀升。
第一上海证券研报等多家业内研报分析,7 月医疗保健业指数单月大涨超 20%,创下最佳表现。随着欧美大型药企与内地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意愿增强,行业有望受益于“中国创新药出海”主题。特别是与AI制药结合的创新型企业,具有长期成长空间。
睿迎网-配资平台实盘-全国前三配资平台-杠杆原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